假如電影沒有配樂 ?

《電影配樂傳奇》

(Score: A Film Music Documentary)是以電影音樂為主角的紀錄片 , 當中介紹了很多經典能夠把畫面氣氛提升至另一個層次的電影配樂如 <<驚魂記>><<007>><< 瘋狂的麥克斯 >><<大白 鯊 >>

金培達說:「因為沒有一部電影的誕生是為了裏面的配樂,配樂卻完全是為了電影而生的。」
金培達
電影作曲家

電影。電影繼文學、音樂、繪畫、戲劇、建築、雕刻、舞蹈等七種藝術形式之後興起,故稱為「第八藝術」 。 電影主要是由畫面和聲音組成的, 而畫面則是現實影像或非現實影像如動畫, 聲音就是由對白,聲效, 環境聲,以及 音樂 而成。 所以電影主要影響人的其中兩個主要感官; 視覺和聽覺。 而4D 電影更涉及觸覺, 不過大部份都是而 畫面和聲音 為主。

聲音佔電影構成元素的二分一, 而音樂就是其中一員。 電影不可以缺乏畫面, 沒有畫面的就稱不上是影片, 更不要談電影, 然而欠缺對白, 場景聲的話倒不至於不是電影, 但是沒有對白描述對劇情的描繪是難度大增,變相令畫面的要求更多, 然而沒有了配樂, 並不會對劇情描繪有甚麼吧?! 真的是這樣嗎??????

音樂如何影響電影?

音樂有甚麼作用

音樂營造氣氛。 特別是在恐怖片中~​

觀看完影片,大家應該明白音樂對推動情緒擔當一個關鍵的角色, 同樣的畫面,配搭不同的音樂,營造出來的氛圍截然不同。滿臉胡子衣裝端正的男人,配上正面活潑的音樂,感覺是一個成功人士,若配上一個調皮搞怪的音樂,則變成一個怪裏怪氣的人。

當勵志奮鬥電影沒有了奮鬥音樂

<<Rocky >> 是一首充滿正能量的勵志音樂, 洪亮的銅管樂器配搭大合唱的人聲演唱, 為電影氛圍增加不少熱血。

沒有音樂的ROCKY 畫面感覺是一個公園的普通中年漢,街中不斷揮拳,像人不禁懷疑他精神健康, 被打腹部的畫面,加上亂打豬肉的畫面, 在偉大建築前歡呼讓人不禁向精神病人的方向猜疑。可是,當配上經典的勵志配樂, 一切都不一樣了, 衣衫不整的精神病患流浪漢頓時變成努力不懈力爭上游的真漢子。

感謝網友的創意! 網友重新加置擬音(foley ) 再現沒有音樂的畫面

加入經典浪漫情歌的畫面,頓時浪漫萬分~

…………..我猜大家觀看完的感想跟我差不多吧! 原來情歌的威力是這麼強烈! 無音樂的襯托的話,男主角就像色狼般趁女主不為意時摸她, 可是有浪漫情調的音樂襯托下, 整個畫面就變得甜蜜萬分, 無音樂下,男主角的錯手糟蹋了陶藝令覺得他是個壞蛋氣氛尷尬,但是有音樂下卻變得甜美。 

兩者天壤之別, 難怪婚禮或高級餐廳會有現場樂手伴奏吧,縱使費用高昂, 皆因浪漫情調的氛圍缺乏了音樂難以成立。 以後, 各位色狼記得隨得帶備藍芽音響,非禮前記得播著浪漫情歌,說不定會多一個女友。 (開玩笑的, 出事別找我算帳)

音樂在幻想世界中又擔當甚麼角色?

沒有音樂就像普通的老頭修理玩具~

迪士尼的音樂總是帶給人夢幻的氣氛~

在沒有對白的畫面,音樂顯得尤其重要,沒有了奇幻奧秒的音樂,片段就沒有任何懸念,只是普通老頭修理玩具罷了,有了音樂後,觀眾馬上會奇幻的感覺, 感覺到可能將會發生一些超乎事實的事情。 

電影有別於其他藝術形態, 如文學則是以文字描繪事物的輪廓,讀者怎樣詮釋內容,全靠作者一字一句,要求讀者有一定閱讀能力才能投入文字世界,而其他媒體都是較單一媒介,要理解藝術的真諦需要一定的門檻, 那麼電影的門檻又高不高呢?

電影需要知識理論基礎來閱讀和理解嗎?

Tom and Jerry 是不少人的童年回憶

在沒有任何對白的情況下, 基本上音樂是主導情緒氣氛的主要角色,其次則 音效 ,FOLEY擬音(事後錄製的音效配入畫面的稱為擬音Foley) ,尤其在非現實類影片更常見,如動畫, 動物紀錄片也會出現, 該音效和音樂都是推動劇情氣氛的重要因素。 相信大部分都覺得增添音樂的卡通片活潑有趣吧。

留芳百世的名畫需要一定水平藝術史知識基礎和背景認識才懂得欣賞,出色的文學需要良好的語文才達到進入作者世界的最低門檻, 那麼觀看電影又需要嗎? 筆者認為大部份的電影都門檻比較入門, 甚至大部門市面上的影視作品都沒有門檻,唯一門檻只是基本的語言吧, 當然, 一些另類的類型, 藝術電影或實驗性電影門檻會較高。 回到最初的步伐, 為什麼會電影或者短片的出現呢? 短片的前身是影像, 而多張連環影像加上聲音就變成電影或者短片了, 而這樣綜合2個媒介的初衷大概是為更易理解吧! 關於這方面的討論留待日後吧。

回歸正傳, 為什麼有導演會將一些小說作品帶上大螢幕, 如金庸武俠小說為例, 在小說的武俠世界, 現實的客觀事物都能被描繪我唯妙唯肖: 『 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 』 可是, 搬移至電影這個媒介卻少了當中的唯美感, 但是更普及了, 更多認識了金庸小說。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沒有一個情人是完美無瑕,沒有一個媒介是亳無破綻, 所以筆者認為電影的特點就是門檻低, 老少咸宜的一門第八藝術, 沒有艱澀難明的文字, 也沒有高學問的理論,那麼跟今日的主題有甚麼關係呢?

小時侯老師教我們apple 是蘋果, 那麼有人告訴我們聽到悲傷音樂就要有悲傷的感覺嗎? 音樂給我們感覺是有人教過我們嗎?

答案是沒有吧, 音樂帶給我們的感覺是與生俱來的, 當中涉及的有數學和人體學, 這個話題太深入, 有興趣的讀者可自己搜索有關討論, 總言言之, 音樂就像是一套與生俱有的語言,不需要靠後天學習就能懂的語言, 電影作曲家就是透過這套語言向讀者’說故事’。 好的電影不用長篇大論的對白交待劇情, 而好的電影音樂則用有力的音符牽動觀眾的情緒起伏。

最後,如果你是影片創作者,除了畫面花功夫外, 聲音上也是不能馬虎的, 配上合適有力的配樂無疑能令影片水準提升另一個層次, 如果你是普通的觀眾,建議各位讀者觀看不妨用耳機,或質素較好的音響甚至到劇院, 要有一個表現力好的音響才沒有辜負創作人的心血結晶, 因為聲音是容易被觀者忽略的感官, 有張力的畫面會吸引人的眼球被人大讚,可是好的聲效卻很少被關注, 電影是綜合藝術,一部出色的作品是畫面, 聲音,內容各方面高水準才會誕生。